百無聊賴地在網站上瀏覽新書資訊時,見到李佳穎出了一本新書《進烤箱的好日子》。按照簡介的形容,這好像是本回憶錄形式的小說,由步入中年的主角阿丹撰寫那段年少的時光。

我們常用食物作為一個媒介,來和他人談論生活、談論工作,可以說人的成長總是伴隨著品嚐食物的過程。飲食不僅保證個人的營養,同時還具有深刻的社會文化意義。

相信對食物種類的偏好不是在上桌吃飯之前才抽籤得知的,這本來就是日漸塑造而成的事,完全有跡可尋。因身處的環境不同,所接觸到的食材也不一樣,自然會吃到不同的料理。當我們和他人一起用餐時,我們不僅是在分享自己的口味與偏好,更是在展現生活方式以及個人價值觀。

食物不僅是我們所知的營養來源,更是一種關於情感和記憶的載體,從熱炒店的平價快炒再到高級餐廳的高檔料理,每一種都承載著特定的記憶和情感。可能讓我們回想起家的溫暖或是回憶起旅行時的趣事。而對食物偏好的形成,往往與成長環境密不可分。在海邊長大的人可能會偏愛海鮮,在山區長大的人則可能更喜歡山珍,但其實這也說不準,也有可能受夠了吃膩了轉而投向其他食物的懷抱。

進食的動作不僅是為了滿足味蕾,當我們嚐到熟悉的味道,腦中隨之浮現的那些隱藏在記憶深處的回憶片段,無論是好的壞的。
我想,口味是自然環境、家庭習慣、還有經濟情況,這三者的共同作用之下產生的最佳選擇。隨著眼見的不同,接觸到更多不同的文化和食材後,我們的口味也會逐漸發生變化。例如一個曾經不喜歡辣的人,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後,可能會開始享受辣椒在口腔中帶來的刺激感。

那麼,當被問到「你愛吃什麼?」時,你會怎麼回答呢?

| 後記 |

在被辣到之後,望著筷子上殘留的辣椒碎片開始沉思,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會吃這個紅色的小傢伙的?

感謝你的來訪閱讀,希望此地能提供一些樂趣,也歡迎交流關注 臉書(日常的不定時放送)。

240822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心得 野蔓胡謅 生活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野蔓 的頭像
    野蔓

    野蔓生長中

    野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