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博物館,隨意瀏覽著眼前所見的作品。我有個壞習慣,比起欣賞展品的精妙,我似乎更好奇人們的視線和聚集點都在何處。

 

在我的想像裡,在場的每一個人都彷彿是座遺世而立的島嶼,獨自漂泊在那深色的大海之上。音樂、雕塑或者繪畫,在藝術的包裹之下,原本孤立的一座座島嶼,彼此之間的距離縮短,隔閡開始消融,展品們就像是一個個微小的磁場,將這些靈魂吸引、連接,形成了一個看不見的蛛網。

 

我想,如果共鳴能視覺化、具象化,那就是這個樣子。欣賞畫布上的色彩、石膏像的線條,或是聆聽樂曲演奏的旋律,這不僅是物理上的同在,更是一場精神上的交流,最後得到情感上的共鳴。

 

人類情感的微妙與複雜性,就如同蛛網一般精巧而又脆弱。雖然我們的肉身,總有一天會如同煙霧一般,逐漸消散在時間的長河之中,但因共鳴而產生的情感波動會牢牢地印在靈魂之上。當藝術的波長觸及到現場的靈魂,它們一顆顆即會開始自體發光,點亮彼此的存在,驅散了那若有似無的孤寂。

 

如同那顆夜空中的指北星,指引著眼前行路的方向。

 

後記

在街角的牆上看到一張已經沒有主人的蛛網,大大的一張十分完整。離開後突然想到,沒有留下影像還真是可惜,所以決定寫一篇相關的內容來做個紀念。

 

若是只寫「喔,看這蛛網真是又大又圓」那也太無趣了些,這個形狀讓我想到捕獲漁獲用的魚網,嗯,我不太愛吃魚,這個主題不好寫,pass~!

 

而後,我又想到了愛情與蜘蛛這個題目,但,我個人不愛蜘蛛也沒談戀愛,所以實在感覺不到共鳴點,還是換一個題目吧。

 

喔,等等,共鳴?

 

我好像有頭緒了。

 

感謝你的來訪閱讀,希望此地能提供一些樂趣,也歡迎交流關注臉書(日常的不定時放送)。   

240604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野蔓胡謅 生活
    全站熱搜

    野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