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迷因的誕生,背後肯定都有一些原因。

關於胡謅 | 男人與熊 Bear and Man

( 攝影師:Pixabay;https://www.pexels.com/zh-tw/photo/46178/ )

 

最近在社群軟體上有個很紅的討論,當一個女人要獨自待在森林裡,若一定要有一個訪客,是會選擇接受一隻大熊還是一個男人呢?

 

這個針對女性受訪者的問題似乎很簡單,雖然沒有標準答案,但社群上所見,使用中英文的多數網友似乎都表示「她們更喜歡野生動物」。而這樣的表態當然也激起了一些批評及憤怒的聲音,畢竟某種程度上就是把另一個生理性別全假設成危險分子,但更重要的是,這個網路迷因像滾雪球似的,已經延伸討論出「野熊是否具危險性?(遇到野生動物的風險)」以及「現實中遇過的針對女性的性暴力/騷擾行為」這兩種議題,而今次想要稍微談談對後者的感覺。

 

聯合國婦女署(UNWOMAN)的報告指出,在全球範圍內,估計有7.36 億女性曾有過身體/性暴力經驗,且多數加害者為前任或現任伴侶,另外,1981年有一篇研究(The Fear of Rape: A Study in Social Control)認為女性會進行大量的自我限制行為,主要是避免遭到強暴。一些研究人員認為,這種程度的恐懼是女性根深蒂固的,作為社會控制的一種手段。

 

所以如今網路上多數網友傾向選擇野生動物的選擇,似乎有脈絡可循,並不意外。當然若要較真,我呈現的資料數量非常非常少,完全不能代表什麼有利的科學證據,只能表示「我感覺能胡謅的比較有底氣」罷了。

 

總之,因為這個話題,我看到了許多人分享自己的經歷(不贅述),無論加害者是熟識的朋友還是陌生人,共同點都是留下的記憶難以消失,需要花很長的時間來修復,然而這將是一個漫長和複雜的過程。

 

那麼,當我們看到這個迷因,除了轉發給朋友談天說地,笑一笑之外,還可以做點什麼來改變這一切嗎?我在想,當看到出現讓某人感到不舒服的舉動時,挺身而出,制止請當事人停止越界的行為,這可能會是一個很好的幫助。

 

就像脫口秀演員Daniel Sloss在 2019 年 HBO 的特別節目《X》中所說的一個段子,他分享了得知自己的一位女性朋友被另一位朋友強姦的事情,而讓他不敢相信的是,這位朋友就是他長年的好友之一。這件事情讓他開始思考,一直以來他似乎忽視了許多相處中出現的危險訊號。所以,在段子的最後,他強烈的呼籲希望所有人要採取更多行動來防止這些行為的發生,沉默也是助長不當的一環。

 

只要更多人意識到如今,在社會上仍然存在著的隱性現實,就能更好的達成遏止的效果,至少我是這麼相信的。

 

感謝你的來訪閱讀,希望此地能提供一些樂趣,也歡迎交流關注 : 臉書(日常的不定時放送)。

240513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野蔓胡謅 心得 生活
    全站熱搜

    野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