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這個現代社會對於閱讀的想像有更豐富的解讀,不再只是單純的紙本書,人們有更多方式可以選擇,用這個篇章簡單的分享一下這三種閱讀模式給我的感覺~
⭓ 實體書
又稱紙本書,通常由紙或者其他材料固定在書脊上,用墨水印刷特定主題內容。儘管科技日新月異,實體書在我心中依然有很重要的位置。我喜歡書那股特有的味道、觸摸紙張以及閱讀時翻頁的感覺。印象中,它給人一種永遠存在的感覺,只要不隨便借給他人(微笑)。
我記得我的第一本購買的實體書是小知堂出版的 24個比利 ,是為了寫學校讀書心得而購買的,在這之前都是在圖書館借書為主。我還記得為了找喜歡的句子不斷來回翻頁的時光。相較電子書和有聲書而言,實體書不用考慮網路或者設備電池的壽命,透過翻頁的聲音,讓自己進入到故事之中,最後闔上書本抽離回到現實世界,儀式感十足。
⭓ 電子書
不曉得有沒有人和我一樣,屬於不太喜歡在紙本書上畫線的類型 ? 我只會用鉛筆輕輕勾一下重點再整理到電腦的文檔裡,因為心裡會怕萬一一個寫歪就會毀掉美美的書頁。但是如果換成電子書的話,我就可以放心大膽的畫下去,因為畫線的部分可以透過科技的力量隨時取消掉。
近年,因為居住空間的限制,我開始踏入電子書的世界,漸漸地累積了不少心儀的書籍。與實體書相比,電子書不用擔心住處沒有空間擺放的問題,若須採購也不用出門只需輕按設備即能開始閱讀,同時,因為做事習慣,我不會一直待在座位上,而電子書的好處則是我可以任意打開或者是關閉,系統能替我記錄最後閱讀的段落以及目前進度,十分便利。
註、文化部為了推廣數位閱讀,在今年9月推出「擴大推動電子書計次借閱服務」,每一次的點閱都能為作者及出版社帶來收入,藉此鼓勵創作者能持續投入創作,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使用自己的圖書館帳號登入Hyread app 圖書館進行借閱喔 !
⭓ 有聲書
隨著社會環境的轉變,許多人若想要閱讀只能在繁忙的工作間隙中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。聽書,是一種新興的閱讀方式,可以解放雙手及眼睛,可以在下廚、洗澡及通勤時間收聽,更具機動性。有聲書對於沒有長期閱讀習慣的人來說,是一個很好的新手入門方式,優良且豐富的聲效可以加強人們的好奇心,不知不覺間就能「讀」完一本書。我很喜歡使用有聲模式聽非現實類的小說,會給我小說中的人物活過來了的錯覺,讓我感覺跟他們更靠近了 !
註、收聽有聲書的途徑非常多,以下列幾個我知道的平台供觀眾朋友參考。
中文有聲書平台:喜馬拉雅 FM / Himalaya 喜馬拉雅國際版、懶人聽書、鏡好聽 及 犢出聲 mooSound
外文有聲書平台:Audible、Audiobooks、Scribd、Storyline Online(兒童讀物為主)及libby app(圖書館app)
⭓ 總結(?
以上就是我對這三種類型的想法,若要問我最近偏好使用的類型,我會說這得看時段而定 :
1.通勤時間我喜歡使用電子書聆聽,享受聲音所帶來的偽獨處時刻。
2.工作日的中午,我喜歡一邊看電子書一邊吃飯,既不會打擾到其他人也能享受休息時間,至於為什麼要頁數適中呢 ? 因為這種時候看百年孤獨會消化不良的(笑
3.周末不工作時,對宅女來說就是窩在住處翻書的好時光,搭上一杯好茶日子就過得很美好~
那麼,本日胡謅系列就說到這裡,感謝觀眾朋友的收看,希望有機會再見面。
11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