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謅系列 | 所謂電影的生存期限

 

我相信電影的存在不是單單為了娛樂觀眾,同時也是為了傳達創作者的思想、情感和價值觀。隨著時間的流逝,有的電影很快就會被觀眾淡忘,但有的卻能超越語言、地域甚至是時代的限制,成為經典。近日,赴友人(@玥貓)的邀約,一起觀看她期待已久的1973年版<大法師>,可惜的是收穫的感動遠低於預期,我們十分平淡的渡過這132分鐘,原因無他,就是劇情真的太舊了。對於我們這種接受過不少現代聲光刺激(荼毒)的人們來講,這部片的效果其實已經無法滿足觀影需求了,即便它確實是當之無愧的經典作品......

 

這讓我想到,一部電影問世之後,它的有效期限是多長呢?

 

電影,透過聲音和影像,將觀眾帶入一個新的世界,深入感受與平常不同的情感波動(ゝ∀・)b。

 

但,就如同食品的有效期限一樣,多數在剛出世的那會兒最為新鮮和引人注目,隨著時間的推移,這個新世界就會慢慢失去顏色。私以為一部電影要成功打出知名度,除了取決於製作品質及藝術價值之外,還與其所身處的社會時代和文化背景息息相關。所以,隨著社會文化、意識形態和市場需求的變化,電影產業就會不斷地湧現新穎的風格及類型,吸引著人們的目光,與此同時,過往的電影因為故事和敘事方式無法再與現代觀眾產生共鳴,就可能就此固定成為歷史的一頁。

 

我:「怎麼樣啊?」玥貓:「看我這個表情就知道了吧・_・」

 

在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,因為受到觀眾的口味、技術的更迭及社會文化的影響,電影的生存期限或許會變得更加短暫。可惜電影的生命週期並不是永恆的,創作及發行都需要透過大量人力、金錢以及時間,該如何盡可能延長觀眾感興趣的時間以回收成本呢?這時行銷手段的與時俱進就變得很重要了。

 

如今,無論身處哪種行業,社群媒體都成為其不可或缺的行銷管道,人們可以透過社交網站及app搜尋到各種資訊(電影產業的話應該就是試片會、預告片、評論分享及票房數據等等)。所以,在進入虛擬世代的時代,或許只要能在網路上培養出一批對該片有興趣的小社群,透過他們的討論、留言或轉發,拉長電影的行銷時間,那麼生存期限或將能延後,甚至綿延下去,最終成為經典。

 

嗯,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已經過去很久了,無論哪一行(._.`)

 

後記

 

很簡單的寫了一篇,由於不是專業人士,如果有哪一個觀點有誤,糾正後我會盡力修改,謝謝閱讀,希望我們下回還能再見。

 

1225始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野蔓胡謅 觀影須知
    全站熱搜

    野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